首页 护理园地 护理动态 详细

护理园地

爱与坚守:生命防线的提灯人

发布时间:2025.08.15 来源部门:护理部 作者: 罗丹、吴安琪

在护理人才培养的征程上,护理规培管理老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她们是引航者,为初入护理领域的规培生照亮前行的道路;她们是培育者,用耐心与专业浇灌着每一颗护理新苗。今天,让我们聚焦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的护培管理老师—何盛超老师,一位将青春与智慧深深烙印在护理事业上的践行者与传灯人。回溯她的职业轨迹,从临床一线直面生死、精进技艺的临床护士,到肩负培养未来护理栋梁重任的规培管理老师,每一次角色的跨越,都映射着护理专业发展的脉络与薪火相传的必然。

 

        一、用无畏坚守,筑起生命防线

1993年毕业踏入护理行业以来,何盛超老师便以专业与热忱扎根临床一线,正如她的座右铭——老老实实做事,踏踏实实做人无愧于人,无愧于心!在病患照护与诊疗协作中,始终坚守着守护健康的初心。对此,何老师谈到自己与护理的缘分还来自于上学时期的班主任。在那个通信不发达的年代,填报志愿时无法通知到位,是班主任替她选择了护理。那时的自己对这份职业的认知还停留在模糊的“照护病患”层面,心中虽有迷茫,却也带着一份对未来的憧憬踏入了校园,而她也是在走上工作岗位后慢慢与护理结下了不解之缘。第一次成功安抚焦虑的患者,第一次协助医生完成紧急抢救,第一次收到康复者递来的感谢信……这些细碎而温暖的瞬间,让她逐渐读懂了护理工作的真谛——它不仅是技术与流程的践行,更是用专业传递温暖、用陪伴驱散恐惧的过程

从最初的被动选择,到如今心甘情愿地深耕,2000年,那时何老师还是老年病科里的一名小护士。老年病科的病房总带着一种特殊的安静,日光透过玻璃窗洒进来,落在爷爷奶奶们盖着的碎花被上,也落在推着的治疗车上——车上的药瓶标签要贴得再醒目些,方便视力不好的老人看清;血压计的袖带要提前暖一暖,免得贴在胳膊上凉着他们。在这里,有见过穿着中山装、说话带着儒雅气的退休老干部,也遇过揣着旧布包、总怕给人添麻烦的农村老人,可在何老师心里,没有身份的区别,只有“需要被好好照顾”的老人

一个爷爷就是从乡下过来的,刚入院时腿脚肿得厉害,连下床都要两个人扶,家属来的时候,也总偷偷叮嘱“别麻烦护士姑娘”。可何老师哪会放在心上?每天帮他擦身时,会特意避开水肿的部位,动作放得再轻些;喂他吃药时,会把药片碾碎了混在温水里,看着他咽下去才放心;他夜里总醒,巡房时就多停一会儿,帮他掖好被角,听他絮絮叨叨说两句老家的庄稼事。 后来爷爷的病情还是慢慢重了,最后那段日子,他意识不太清,却总在护士靠近时,费力地抬抬手,像是想抓住点什么。直到那天清晨,何老师刚交完班,就听见他病房里传来低低的哭声——爷爷走了。 没过两天,爷爷的儿子特意找到何老师,声音还有些沙哑:“护士姑娘,我爸生前总说你好,让我们一定要谢谢你”, 说深深地鞠了一躬。何老师认为其实自己不过是做了该做的事,没因为他是农村老人就少一分耐心,没因为他话少就忽略他的需求。可就是这份“一视同仁的用心”,却被他和家属记了这么久,连走的时候,都还想着道谢——这也让何老师更懂当护士的意义,从来不是多么了不起的成就,而是用一视同仁的爱心,陪这些老人们走过人生最后一段路,让他们走得温暖、走得安心。

当然,在临床工作也会伴随着意外风险,在神经外科的一次夜班中,面对半夜12点来科室闹事的醉酒家属,何老师为了不让其影响到隔壁床上那些安睡的危重病人,她毅然走上前去反复劝解闹事人,如同一道屏障悄然筑在病室门前——屏障这边是沉沉病榻,那边,是混乱喧嚣。她的勇气只为守护那片刻的安宁。在院外,何老师在下班途中发现了纠缠病人的医疗贩子,眼见患者茫然无措即将踏入陷阱,她挺身上前,用身体隔开患者和骗子,一字一句揭开了那虚伪的“治疗方案”。话语如一把利刃,刺穿谎言,保护了患者的血汗钱与健康,也护住了医者仁心的尊严。事后,何老师与自己的丈夫说及此事时,她丈夫因害怕她受到伤害,很不赞同她所做的事,但何老师严肃地说道:“这是我的职责,风险我懂,但若人人退缩,谁来守护生命?我必须站出来。”当被问及面对这些威胁你人身安全的事你不害怕吗时,何盛超老师曾说:“看着需要守护的人,肩上的责任比心里的恐惧更重,脚步就自己迈出去了。”

在临床这片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何盛超老师脚步不停,穿梭于病房之间。汗水浸透衣衫是常态,疲惫压上肩头也是寻常,可每当看到患者期盼的眼神,那份沉甸甸的责任便化为无穷的力量。她深知,手中托付的是生命的重量,肩上扛起的是健康的希望。她用行动诠释着护理职业最朴素的真谛——生命至上,责任如山。这份无声的奉献,是临床星河里最温暖恒久的光。

二、用爱与责任,守护护理新苗

2014年,各大医院成立护理规范化培训基地,这也是何老师迎来了职业方向的重要转折,投身于护理培训管理领域,全程参与护培体系的创办与规划——从课程框架搭建、师资团队组建,到培训流程优化、考核标准制定,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对护理人才培养的深度思考。如今,这份护培相伴的事业已走过11个春秋

基地创办初期,面对新入院的规培学员,何老师对他们说的第一句话永远是“欢迎你们”——欢迎他们来到这片既藏着挑战,更盈满温暖的护理战场。深知初入医院的学员会为陌生的环境忐忑,也会为即将上手的操作紧张,何老师始终带着“陪你们慢慢来”的心意去打磨:先让学员跟着带教老师走遍每个科室的角落,从急诊通道的位置到患者呼叫铃的应答流程,把“陌生”变成“熟悉”;再分阶段铺开理论与实操课程,上午跟着课件学“静脉穿刺的精准技巧”“患者沟通的共情话术”,下午就到模拟病房里反复练习,每一次拔针、每一次核对,都有带教老师弯着腰手把手教,直到他们的手不再抖、心不再慌。至于考核指标,何老师说道:从没想过用“分数”把谁挡在门外——更想帮你们找到“进步的方向”。对学员们的专业基础、学习能力和职业期望等进行全面评估,依据评估结果,实行岗前培训并结合护理行业的最新标准和医院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且系统的培训计划,涵盖基础护理理论考试、专科护理技能操作示教和开展护理文书书写、医患沟通技巧讲座等多个方面。也会有院级的阶段性复盘,大家坐在一起翻看操作视频,不是挑错,而是一起分析“下次怎么做才能更好”;就连学员们的反馈意见,何老师也会认真记在本子上,是课程节奏快了,还是想多练某项操作,每一条都能变成调整计划的理由。

终有一天,当学员们能从容地穿梭在病房,能熟练地应对突发情况,能笑着接住患者的信任时,何老师会笑着对他们说最后一句话:“恭喜你们”——恭喜你们熬过了最初的慌乱,恭喜你们在护理这条路上,真正迈出了坚实又温暖的第一步,更恭喜你们,终于在守护生命的过程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份价值与光芒。

2025年8月12日下午,何老师收到了来自一位学员的一封书信和一束鲜花。信上的内容大概是:因为规培期间理论成绩不好,几次都在及格边缘徘徊,何老师发现了这种情况,找她进行了谈话,了解了情况后,为她单独制定计划,安排带教老师一对一理论教学补习,陪着练习技能操作,让她在后面的考试中成绩稳步增长,并于今年顺利结业。这位学员说道:“感谢何老师让我从‘觉得自己不行’的学员,变成了‘相信自己能当护士’的毕业生。她不仅教会了我怎么做好护理工作,更教会了我“不放弃”的道理。如果有人问我,护培路上最幸运的事是什么?我一定会说,是遇到了何老师。她的谆谆教诲如明灯照彻迷途,让我重拾信心。她不仅是我的老师,更是我护理生涯里最珍贵的引路灯,往后我走在护理这条路上,想起她的教导与鼓励,就有了继续前行的勇气。何老师对此表示:我们的理念是探索最适合、保障学员顺利结业的方式,师生携手并进,方能实现共同成长!

 

何老师认为在护培管理工作中最大的挑战就是100%完成规培结业率,初入医院的学员们基础不一、心态不一、能力不一,为了学员们能够顺利结业,何老师和带教团队教师可谓是勤勤恳恳。很多时候,规培生的难题还藏在“专业能力”之外,对着真实的病房手足无措,操作失误后躲在走廊里偷偷哭,说着“我是不是不适合当护士”;还有些学员带着“理论扎实但实操怯场”的短板,越练越慌,越慌越错,陷入自我怀疑的循环。可护培的节奏不等人,专业的底线不能松,何老师一边是要赶进度、保质量,确保每个学员都能达到临床要求;一边是要慢下来、沉下心,帮每个有困境的孩子找到出路,这种“既要又要”的平衡,常常让人觉得分身乏术。印象深刻的是,有一年何老师遇到一个想要退培的学生,他颤颤巍巍地向何老师递交了申请,上面写着“自愿申请退培”,何老师表示很诧异,耐心询问缘由,原来学生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父母更希望自己能够早日打工挣钱。何老师对他说:“你自己喜欢护理这个工作吗?”学生点点头,“我觉得你可以再好好想一想,毕竟这是一辈子的事,是你的职业生涯,经历规培后的自己更好得到提升,再找工作时人家也能优先选择你。”学生最终还是选择继续规培,并顺利完成结业。何老师很是欣慰,忽然明白护培老师的意义,除了教学知识外,更是有人快要跌倒时,伸手拉一把;再有人看不清方向时,帮他们点亮一盏灯!

在护理人才培养的征程中,护培管理是必不可少的,而这份工作也十分琐碎、责任重大。当被问及坚守护培管理工作的理由时,何盛超老师眼神温柔而笃定:“我从未想过放弃这个护培管理工作,既然我选择了这份工作,就要有责任和担当,一直负责到底。并且工作这么多年,在这方面我更有经验也更为得心应手,想真真切切地帮助到规培学员。”这11来,不管是对规培学员的工作管理过程和要求,还是对她们生活方方面面的照顾、工作风险的防范的详细说明等,何老师都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力求做好每一个板块,每一个细节。她深知,自己肩上这份守护生命安全的重量,正是岁月赋予她最珍贵的礼物,也是她选择继续站在这块土地上,为后来者指明方向,遮风挡雨的深沉理由。

11年间,何老师在无数个日夜的坚守中,真正爱上了这份能守护生命、传递希望的事业,见证着一批又一批规培学员从理论走向实践,从青涩迈向成熟,这份热爱,无关最初的方向,只源于每一次践行职责时,心底涌起的那份无可替代的价值感

当谈及对护理规培未来的愿景,何老师的眼中闪烁着希冀的光芒,话语恳切而充满力量。她说道:“我希望每一位有志向的年轻护士都能珍惜并积极参加规培。”在她看来,这绝非仅仅是制度要求,更是一条通往能力提升、守护生命尊严的必经之路。为了让规培学员的能力得到再次提升,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何老师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提出了一个充满实践智慧的具体期许——那就是尝试“大外科”与“大内科”交叉轮转,做到“忙闲兼修”。何老师认为这种交叉安排能让年轻护士像“淬火”一样,既经历疾风骤雨的考验,也拥有沉淀思考的空间。她说:“唯有如此,将来无论将他们分配到哪个岗位,都能游刃有余,为患者提供更周全、更贴心的照护。”何老师的这份期许,没有宏大的口号,只有源自临床一线、饱含深情的务实思考。它凝聚着一位资深带教老师对年轻后辈能力成长的殷切期盼,更承载着她对护理事业薪火相传,最终惠及每一位患者的朴素而伟大的心愿——让经过科学规划和用心锻造的规培之路,成为点亮更多优秀护理人才、温暖更多患者生命的坚实桥梁。

关于何盛超老师对护培管理的贡献,何老师的同事——吴老师,她曾这样说道“在我与何盛超老师共同参与护理规培管理工作的这11年来,我深切地感受到何老师对工作的无限热忱与高度责任感,以及她对待工作始终秉持着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态度。从规培护士的招生选拔到学员的毕业考核,乃至各项规培制度、文件的制定与执行,她对每一个环节都精益求精。何老师以其扎实的业务功底、严谨负责的工作作风和温暖人心的育人情怀,不仅是我院护理规培管理的中坚力量,更是学员成长道路上的重要灯塔。她是一位值得全体学员和同事学习与敬重的优秀榜样。”何老师以无私的奉献为灯芯,点燃了无数规培护士的职业理想;她以卓越的担当为基石,铺就了护理人才成长的坚实道路。她用十余年的赤诚心血,诠释了“良师益友”最动人的内涵,铸就了护理规培管理领域令人敬仰的标杆。

在护理事业这条生生不息的长河中,何盛超老师这样的护培管理者,是沉潜而坚韧的河床。她们默默承载着激流,塑造着流向,将自身化作养分,滋养着护理未来的参天森林。她们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份无声的誓言——对生命的敬畏永存,对专业的追求永无止境,而那束由她们亲手点燃并传递下去的心灯,终将汇聚成守护人类健康最温暖、最可靠的光芒,恒久照亮生之希望的前路!

 

 

 

扫一扫,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