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

多维度赋能新医师开启职业新征程——内科顺利开展2025年住培入专业基地教育

发布时间:2025.09.19

为帮助新入培的住院医师快速融入内科专业基地环境、明晰培训体系与职业发展方向,夯实临床执业基础,内科专业基地于9月5日及9月16日分两批次精心组织开展了住院医师入专业基地教育。本次教育活动以“精准对接需求、全面赋能成长”为目标,邀请多位经验丰富的专家授课,为新医师们打造了一场兼具专业性、实用性与指导性的“职业启蒙盛宴”。

  一、会前沟通:精准摸底,筑牢个性化培养基础。在每场教育会议正式拉开帷幕前,内科专业基地主任何平特意预留充足时间,与每位新住院医师进行“一对一”亲切交流。交流过程中,何平主任不仅细致询问了大家的毕业院校、既往临床实习经历、选择内科专业的职业初衷,更重点关注了执业医师考试证书的考取进度——对已持证的医师,详细了解其证书注册情况与临床实践经验;对暂未持证的医师,则耐心询问备考难点,并结合基地培训资源给出针对性备考建议。这场暖心的会前沟通,不仅消除了新医师们初入基地的陌生感与紧张感,更让基地精准掌握了大家的基础能力、学习需求与职业困惑,为后续培训工作的精准开展筑牢了基础。

 

  二、专家授课:多维度发力,构建全面成长知识体系。教育讲座环节,四位专家结合内科临床工作核心需求与新医师成长痛点,从专业认知、职业素养、临床技能、安全防控四大维度展开深度讲解,内容层层递进、干货满满。

  1.专业认知与规划:明晰方向,锚定成长目标。内科专业基地主任何平率先登场,她从内科专业的起源与发展脉络切入,结合本院内科从建科初期的基础诊疗模式,到如今涵盖心血管、消化、呼吸、内分泌等多个亚专科的综合性学科发展历程,让新医师们深刻感受到内科专业的深厚底蕴与蓬勃活力。 在培训规划讲解部分,何平主任结合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要求与基地实际,以“阶段化培养、目标化推进”为核心,逐一审读了3年培训周期内的轮转计划:从内科各亚专科的轮转时长分配,到每个轮转阶段需掌握的核心病种诊疗能力、临床操作技能(如心肺复苏、腹腔穿刺、骨髓穿刺等),再到病历书写、教学病例讨论、教学查房等培训任务的具体要求,均进行了细致拆解。同时,还展示了基地的考核体系,包括日常考勤、阶段理论考核、临床技能操作考核、出科综合评估等环节,让新医师们清晰知晓“学什么、怎么学、如何评”,为职业成长锚定明确目标。 

        2.人文素养与沟通:以心为桥,搭建和谐医患关系。“好的医生,不仅要有精湛的医术,更要有温暖的人文关怀。”教学主任肖悦以《内科专业人文素养与医患沟通技巧》为主题,结合多年临床教学经验,为新医师们上了生动的“职业素养课”。 肖悦主任从内科临床常见的医患沟通场景入手,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深入讲解了不同情境下的沟通策略:面对确诊重症的患者,如何用“共情式语言”缓解其焦虑情绪,同时准确传递治疗方案;面对对治疗效果存疑的家属,如何用通俗的比喻解释专业医学知识,消除其认知误区;面对因治疗费用产生顾虑的患者,帮助大家将沟通技巧从“理论”转化为“实践”。

  3.影像与辅助检查:练就“火眼金睛”,助力精准诊疗。呼吸内科张玉坤主任深耕临床多年,为新医师们打开了“透过影像看病情”的大门。 授课中,张玉坤主任结合大量临床典型病例的CT、胸片等影像资料,直观讲解了肺炎、肺结核等内科常见疾病的影像特征”他还详细梳理了不同疾病的辅助检查选择逻辑。同时,他特别提醒新医师:“辅助检查是临床诊断的‘助手’,不能仅凭报告下结论,一定要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综合判断,避免漏诊、误诊。” 

     4.院感防控:守住“安全底线”,保障医患健康“院感防控是医疗安全的‘生命线’,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懈。”感染科苏畅老师以《院感防控培训》为题,从院感防控的重要性、核心知识与实操要求三方面展开讲解。 苏畅老师深刻剖析了院感传播对患者康复、医护人员健康及医院声誉的严重影响,让新医师们深刻认识到院感防控的紧迫性。随后,她详细讲解了手卫生“七步洗手法”的标准流程,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与处置要求。她还特别针对内科临床常见操作,如静脉穿刺、导尿、吸痰等的院感防控要点进行强调:“进行有创操作前,一定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避免因操作不规范引发交叉感染。”授课结束后,苏畅老师还现场示范了手卫生操作,让新医师们逐一上手练习,确保每位医师都能掌握规范操作方法。

5.学员反馈:收获满满,立志扎根临床成长。两场入专业基地教育虽已落幕,但新医师们的学习热情与职业期待仍在延续。

扫一扫,手机端浏览